启新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创新创业竞赛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关于举办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暨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10-21 发布者: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浏览次数: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以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学生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加紧加快建设具有“港城特色、浙大底色、理工本色”的一流创新性应用型大学作出更大贡献。学校决定举办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暨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创新放飞梦想 创业成就人生

二、总体目标

对接浙江省创新大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立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到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擦亮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新名片。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科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让学生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广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科教融合新平台。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学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内容

(一)高教主赛道

1.参赛项目类型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根据“四新”“人工智能+”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赛组别分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③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产业命题赛道

1.产教协同创新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2.区域特色产业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相关各类产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命题企业将对命题对策进行契合度审核评价。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四)国际项目参赛

参赛团队所有成员须为具有国外普通高等院校学籍的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下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负责人的国外院校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国外院校是指设立在国外、有独立办学资质、可独立授予学生国外学历或学位的普通高等学校及专科院校。具有国外院校学籍是指已在国外院校注册、且具备获授国外院校学历或学位的资格。

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研究生组。根据项目发展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内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本科生组

1)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③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研究生组

1)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③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9031日及以后出生)。

(五)参赛项目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六)各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六、赛程安排

(一)学院初赛(202410月—20251月)

请各学院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宣传、认真组织、广泛动员、深入挖掘参赛项目,开展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遴选优秀团队和项目组建项目库,并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大赛;根据各学院创新大赛开展情况,每个学院将学院赛优秀项目至少推荐5个及以上重点项目参加校级大学生创新大赛复赛并进行打磨培育,2025114日(周二)前将本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暨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2025)项目公示/推荐表》(见附件1)、参赛项目商业计划书(内容可参考附件2模板)和参赛项目商业计划书PPT(即参赛项目路演PPT,内容可参考附件3模板)提交至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组建校级项目库并进行校赛复赛评审。

(二)复赛与集体辅导(20251-3月)

进入校级复赛的项目先进行集体辅导与培训,培训之后再进行打磨完善再进行复赛,校级复赛采用省赛复赛规则网络评审和项目路演及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将邀请历届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和省赛评委、知名创业人、行业专家等担任复赛评委,评选出一定数量的高教主赛道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产业赛道项目、国际赛道项目进入决赛。

(三)网上报名(预计20254-5月)

请各学院认真组织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参赛项目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报名。国际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进行参赛注册。国际参赛和产业命题赛道报名系统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各学院各赛道的参赛报名项目数量须达到省教育厅下达的规定数量,各学院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占在校生比例不低于40%,具体数量另行通知。所有参赛项目在完成网上平台报名的同时由学院汇总填写《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报名汇总表》(附件4)。汇总表(纸质稿一式一份)经学院领导签字盖章后报送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汇总表请以学院为单位发送至cynthiac@nbt.edu.cn,报送截止时间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另行通知。

(四)决赛与强化培训和一对一指导(20253-6月)

进入校级决赛的项目先进行强化培训和一对一指导,辅导之后再进行决赛,校级决赛采用省赛复赛规则网络评审和项目路演及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本届大赛评审规则依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评审规则(2024)。入围复赛、决赛现场答辩的参赛项目,现场路演答辩时以参赛项目商业计划书和参赛项目展示PPT的形式对项目进行讲解、分析及演示,并回答评委提问(每个项目团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含路演陈述时间不超过6分钟,评委问答时间不超过4分钟)。

七、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颁发校级奖项,根据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结果以及学校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决赛评审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奖项设置调整,奖项预设如下:

1.金奖4个,银奖6个,铜奖10个。

2.设优秀组织奖3个。根据学院上报项目的质量、数量和获奖情况以及学生参赛报名情况等作综合评估。

八、其他事项

1.本届大赛由学校学工部、研究生处、教务处、科研处、地方合作处、国合处、招就处、团委、创新创业中心联合主办,学校各学院承办。

2.根据《关于举办“建行杯”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复赛的通知》,遴选优秀项目参加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复赛。

3.大赛不收取报名费、培训费。

4.本届大赛的复赛、决赛通知另发。

5.大赛报名期间将举办赛前培训指导,初赛、复赛和决赛期间将举行创新创业精英培训班和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具体培训通知另发。

6.大赛工作联系人:蔡董妲,廖海鹏,电话:8822951618367456471660471),665436,邮箱:cynthiac@nbt.edu.cn,办公室:SA408

7.本附件所涉及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归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组委会所有。

 

 

附件:

1.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公示/推荐表

2.参赛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

3.参赛项目展示PPT(参考模板)

4.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报名汇总表

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评审规则

 

 

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20241021

 

学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钱湖南路1号
Copyright@ 2009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启新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版权所有